English

为德育科学构建理性框架

——陈秉公解析完全人格理念
2001-03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蔡闯 我有话说

陈秉公,吉林大学德育科学系教授、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。他研究德育科学20余年,多有建树。成为博导10多年来,仍坚持给大学一年级学生授课。目前,他的学生中已有26位成为大学校长,100多位成为教授。一位学生对他说:“陈老师,你的课将影响我的一生。”

陈秉公日前完成了《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》一书的写作。他认为,德育工作的任务是塑造“完全人格”。在与现代化技术充分结合的前提下,完全人格的培养也将走向数字化,这将使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评判系统更加规范和科学。

对意志力薄弱症状的治疗过程

背景一个傍晚,两个学生找到正在操场上散步的陈秉公。瘦高个儿的学生说,他快要崩溃了。考上大学以后,他深感身边同学个个不同凡响,竞争咄咄逼人,而他这个中学尖子时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。在过重的思想压力下,他每天只能睡2个小时,不思饮食,精神恍忽。而且,他从不参加集体活动,只是一个人写写画画。他觉得他的动作、言行,总是同学们嘲笑的对象。

处方“你这个病好治,我就可以治。”陈秉公说。

他开出的处方是:积极参加集体活动;事先作好书面准备,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精彩的课堂发言;设计好作息时间,早晚两次锻炼身体。同时,陈秉公给这个学生所在的系办公室打了电话,请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帮助这个学生,给他安排一个公益性工作。

解析对这一处方所提出的三个要求,陈秉公作了如下解释:

以完全人格的标准衡量,这个学生在意志力量方面显得非常薄弱。意志力量是指人的自信心、勇敢精神、竞争精神、冒险精神等品质,这些品质的不同使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行为方式也是不同的。而处方中所提出的三个要求,正是帮助这个学生提高意志力的三种方式。

参加集体活动,可以消除学生的孤独感,使他感受到被人接纳的温暖;在课堂上作精彩发言,可以引起其他同学对他的关注,使他建立成就感;锻炼身体,更能够直接对他的睡眠、健康起到积极作用,对消除他的自卑感也极有好处。总之,这些作法都是为了重建这个学生的自信心,使他明白自己不是别人嘲笑的对象,而是一个可以成功的人。

后来系里给这个学生安排了写黑板报的工作,他完成得非常出色。一段时间之后,他曾找到陈秉公,说自己的发言还是经常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同。陈秉公说,不是你的发言不好,而是你没有准备好,你必须做更多、更细的准备工作。当这个学生本科毕业时,他再一次找到陈秉公,这一次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:他不仅身体恢复,每天可以睡6小时左右,而且考上了硕士。

分三步解开纠缠的情绪

背景一位女生被一个男生吸引,“他长得很漂亮”。但是,接触后发现,这个男生的生活态度非常消极。经常不起床、不上课、不用功。女生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断绝彼此的来往,但总是经不住对方的纠缠。为此,双方都很苦闷,难以作出抉择。

处方再给男生一次机会。如果仍不见效,分三步清除掉这种双方都不愉快的情绪:一,明确告诉男生,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,我对你没有好感;二,一段时间后,进一步批评他的缺点,减少见面的机会;三,继续批评对方的缺点,最后分手。

解析分三步走,是为了在清除这种情绪的过程中,使双方受到的伤害都降到最低程度。参照完全人格学的各项指标,可以看出这个女生在智慧力量和意志力量上都存在不足。她没有这方面的知识、经验,也得不到其他人的帮助,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。同时,她游移不定、不够果断的处事方式也造成了双方的被动。陈秉公认为,让这个女生作出“最后通谍”式的决断是必要的,这不仅可以解决她眼前的问题,对她今后的成长也有积极的作用。

构建完全人格教育的完整体系

背景陈秉公说,德育教育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点、难点,特别是在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,人的生存方式、思维模式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;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模式、方法也必须转变,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。目前,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非常必要,但由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比较模糊,不确定性非常明显,素质教育也就成了“泛素质教育”,唱歌跳舞背诗作操都是素质教育,那什么不是素质教育呢?“泛素质教育”的结果,很可能连应试教育已取得的成果也丢掉了。应试教育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,泛素质教育也不符合。回到德育教育上来,德育如果不能规范人的思想、行为方式,不能使人走向幸福和成功,那么德育也就失败了。

处方构建完全人格教育的完整体系,切实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,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,有理论、有步骤、有实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,正确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,并加以提高。

解析完全人格学说将人的发展动力分为三级,一是人格需要力,它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。其中包括人的生存需要力、安全需要力、归性需要力、尊重需要力、完善成就需要力5项;二是人格判断力,它特别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完善提高,其中包括思想道德力量、智慧力量和意志力量。学校生活所培养的,正是这三种力量。最终,人格需要力和人格判断力共同构成人的动机与行为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才与否。完全人格学说认为,人格判断力的4个方面应该均衡发展,才是今天社会所需要的人才;而应试教育只发展了智慧力量中的一部分,其它力量都处于忽视和半忽视状态,故不能完成人才的培养;而素质教育进行3年来,目前急需完成理性框架,结束“泛素质教育”的状况。

陈秉公教授教过的大、中、小学学生、教师和家长认为,完全人格理论对振奋学生精神、提高学生素质、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。陈秉公说,他和他的完全人格理论期待着更多实践的检验,也期待着更多人的争鸣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